科学玩具怎能不过安全关

2023-07-11 11:40:11
来源:中工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曾有人调查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您是在哪所大学的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中最重要的本领?”比较普遍的回答是:幼儿园。儿童对科学的好奇与生俱来,启蒙和引导便成了关键。

一段时间以来,各类“科学玩具”成了亲子市场的“香饽饽”。它们大多模仿学校、科研机构的教具或器材,配有各种化学原料,常见的包括明矾、小苏打,甚至还有硼砂等,有些还配有实验器具。这类玩具大多以套装形式出售,五花八门的实验项目和操作程序,让孩子们看了“迈不开步子”;而打出的“培养创造力”“激发好奇心”等广告词,更是让家长们看了“心痒痒”。

事实上,“科学玩具”的走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宇宙为学校,自然是吾师。”蕴藏无限奥秘的科学世界,对于青少年而言是一座有着巨大吸引力的宝库,承载了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一探究竟的好奇。而借助这些新兴的“科学玩具”,写在课本上的晦涩原理,变成了亲手试验的“科学游戏”,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一个个“为什么”自然就得到了解答。

然而,部分“科学玩具”却屡屡败在了“安全关”上。有记者采访发现,此类玩具不少是“三无”产品,部分化学原料经由多个环节倒手,生产、流通渠道暗藏“猫腻”,安全性难以保障。这类玩具大多涉及化学实验,比起普通玩具,本身就对安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连“安全关”都通不过的话,谈再多宇宙奥秘、科学魅力又有何意义?此前,就有消费者投诉,孩子因误食不明成分的实验材料而极度不适,各地也曾出现数起儿童因误服玩具中有硼砂等成分的化学原料而致急性中毒的案例。

当一次“化学家”,讲一节“科学课”,解一道物理题,追索科学真义之外,让“科学玩具”更科学、更安全,才是当下更应解好的一道题。

近年来,针对“科学玩具”的安全漏洞,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据人民网6月3日报道,不久前,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23年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重点关注玩具产品化学危害、物理危害、可燃性危害等问题,集中整治质量安全突出问题,清理违法违规生产销售产品。不放任有安全风险的劣质产品打着“科学”的旗号伤害儿童,应是全社会的共识。

而具体到行业层面,细化标准也该提上日程了。目前,我国现行的玩具安全标准对于儿童玩具的化学、物理安全性能均有一定要求,但对于“科学玩具”,并没有专项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仅作出宏观责任上的规定,缺乏具体标准。既然“科学玩具”正在加速走入更多家庭,细分标准的制定也要“跟上节奏”,否则从源头处就错漏百出,再严厉的执法也会“一拳打在棉花上”——有劲使不上。(刘晓庆)

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